本系统基于观察学习理论,遵循多元参与、历时分析、协同知识建构、动态进化与及时反馈原则,构建了包含课堂多维度数据采集、数据多元分析、问题系统构建、自动生成可视化反馈报告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五个要素为主体特点的课堂观察多元分析系统。
该系统以促进“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双向分析、持续改进”作为核心追求,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贯穿课堂观察的全过程,是实现课堂观察活动精准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4.1 课堂多维度数据采集,多元建构
教学过程是一个融合多维异构数据的场景,而数据采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,是确保课堂观察活动结果分析客观性与科学性的关键环节。本系统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,可以常态化、伴随式、轻量级采集教师教学数据、学生学习数据、听课老师反馈数据,同时还能支持已有课堂视频数据的一键导入,全方位,多层次将学校教学数据采集,分析,发挥数据的价值。
4.2 课堂自动切片,数据实时再现
已有研究表明,长期采用基于数据的反馈能够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质量。而若要达到为教师提供可靠的建设性反馈的目标,则至少需要观察三次课。传统基于视频的课堂分析, 容量巨大,每节课1G~2G,导致二次观看及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,甚至导致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课程成为“僵尸“内容。同时,课堂中间的关键点也无法快速定位,所以能够有效支撑多次、深度教研活动。
系统基于Ai技术,自动从教学场景、课堂提问、课堂语言三个维度对课堂切片,支持老师快速定位,反复观看教学教研重点,极大提高教研效率及效果。
4.3 问题系统构建,系统动态进化
课堂是一个多维异构数据场,如何找到可识别、可编码,可执行,可复制的数据对象,且该数据还是承载重要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,成为课堂教学动态进化的核心要素。课堂问题毫无疑问成为符合上述诸多要求的对象之一。问题是思维发展的起点,无论是行为主义,认知主义还是建构主义,问题都是各种教学模式的共有特征,是各种教学模式中的特征不变量,都含有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,力图培养出能解决问题的学习者;都认为知识的获取,对于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本分析系统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问题为起点,教师问题为引导,学科问题为基础,构建可持续优化,三位一体的问题系统。
- 学生问题为起点
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起源于其自身的提问,对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,是观察学生思维发展及教师教学能力重要的观察点,本系统首先采集课堂中学生提问的内容,并对这些内容自动识别,区分为五何问题,由此来观察学生思维的种类及深度。进一步的,本系统还可以将学生问题进行识别,标签,区分为15类问题,从而给课堂观察提供宝贵的学生思维发展维度。
- 教师问题为引导
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,在这样的背景下,除了知识的传递,教师如何建立思维培养的能力是核心。思维不是具象的,可复制的,可记忆的学习要素,教师只能通过引导学生思维,构建思维阶梯来实现,为了支持这一需求,本系统首先采集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内容,并对这些内容自动识别,区分为五何问题,由此观察老师启发思维的种类。进一步的,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经典教学模型,例如布鲁姆,4MAT等,从多角度来观察及构建教师的教学特点。
- 课堂追问及问题系统构建
追问是课堂中思维持续发展的驱动力,追问的质量及互动的次数等都是课堂观察领域重要的指标,也是衡量教师及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参数。本系统的“互动问题”模块,可以将课堂中的追问环节显化,将一堂课的课堂互动直观、具体的呈现在观察者眼前,为观察者提供宝贵的动态思维过程。
在分别建构了学科问题、教师问题、学科问题以及追问为重点的互动问题后,课堂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可描述,可保持,可复现的问题系统,将一堂模糊的课堂抽象建构为一个课堂分析模型。该模型不仅从多角度,多层次课堂描述了课堂,还将课堂中重要的知识、能力数据保留,教研组可以同学科老师将问题系统组合,优化,持续发展成为可以提供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库。例如,新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课堂思维教学的阶梯和方法。从而形成学校宝贵的教学问题库。
4.4 课堂多角度可视化分析,质量闭环
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表明,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,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,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。课堂观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,要保证观察目标的有效达成,就必须通过信息反馈,实现对课堂观察过程的改进。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,本系统设计了便于动态交互的、多角度可视化的反馈报告,并可实现报告的自动生成。该反馈报告包括课堂图谱、课堂结构、课堂互动、思维发展等多个维度。
- 课堂图谱
基于老师课堂语言中的高频词,可以自动构建课堂关键词及图谱,可以分析老师的教学重点是否符合学科重点,老师的语言规范,课堂关键点之间的关联等。
2.课堂结构
基于课堂中老师发言总时长、学生发言总时长、师生互动比等数据,可以分析课堂结构及教学类型,构建Rt-Ch图、ST图、时间线标记分析图、课堂行为曲线图等。
3.师生互动
基于每一时刻课堂师生行为,可以实时动态分析课堂互动,学生(男、女生)活跃程度,学生提问等指标。
4.思维发展及问题系统
以学生问题为起点,教师问题为引导,学科问题为基础,多角度多层次构建基于课堂问题的思维发展模型,助力从思维角度的课堂观察及分析,同时进一步形成学校、学科、老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库。
4.5 区域协同,多级管理
系统提供SAAS管理平台,支持老师、学校、区教研部门多方多级共同协同,促进教师教研专业发展,具体功能特点如下:
-
支持老师、学校、教育局将历史精品视频课上传,系统将视频课自动切片,分析,变为可网络实时在线访问的网页,促进教研在线化,资源在线化;
-
教研自己老师拥有自己的课堂分析平台,积累课堂分析内容;
-
老师可以对自己的内容形成合集,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;
-
支持区教育局或教育学院定制专题研究,并邀请区域内的指定老师参加;
-
老师可以定向投稿给区平台,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教研平台。